福師《教育統(tǒng)計與測量評價》在線作業(yè)一-0005
試卷總分:100 得分:100
一、單選題 (共 12 道試題,共 24 分)
1.一般情況下,評價標準確定()個等級為宜。
A.2-5
B.3-5
C.3-7
D.2-6
答案:B
2.( )是利用頭腦積極思維,進行智力碰撞,激發(fā)智慧靈感,而提出評價指標的一種常用方法。
A.反頭腦風暴法
B.頭腦風暴法
C.哥頓法
D.德爾斐法
答案:B
3.測驗的信度,反映了測驗分數(shù)的( )。
A.高分與低分
B.誤差大小
C.測驗內(nèi)容有效性
D.試驗的難易程度
答案:B
4.( )是一種通過對少數(shù)典型事例進行研究而設計評價指標的方法。
A.頭腦風暴法
B.典型研究法
C.理論推演法
D.因素分解法
答案:B
5.當一個變量是連續(xù)變量,另一個變量是二分類變量時,計算相關系數(shù)應當用()方法。
A.積差相關
B.等級相關
C.點雙列相關
D.正負相關
答案:C
6.每項評價指標在指標體系中所占的重要性程度,經(jīng)量化后的值叫( )。
A.權重
B.加權
C.標度
D.強度
7.之所以中學校長不能直接用高考各科原始分數(shù)來評價各科教師的教學質量,是因為( )。
A.考試信度不高
B.原始分可比性差
C.考試內(nèi)容不同
D.考試效度不好
8.適合于某些用于選拔和分類的職業(yè)測驗的效度種類是()。
A.時間效度
B.內(nèi)容效度
C.效標關聯(lián)效度
D.結構效度
9.()是綜合反映社會現(xiàn)象某一方面情況的絕對數(shù)、相對數(shù)和平均數(shù)。
A.指標
B.目標
C.目的
D.標準
10.測驗的信度,反映測驗分數(shù)的( )。
A.高分與低分
B.誤差大小
C.測驗內(nèi)容有效性
D.試驗的難易程度
11.一批數(shù)據(jù),其離差平方和的平均數(shù)稱為( )。
A.平均差
B.標準差
C.方差
D.變差
12.有兩組數(shù)據(jù),一組是身高的數(shù)據(jù),另一組是體重的數(shù)據(jù),若要比較這兩組數(shù)據(jù)各自內(nèi)部差異程度的大小,宜選用( )。
A.平均數(shù)
B.方差
C.標準差
D.差異系數(shù)
二、多選題 (共 10 道試題,共 20 分)
13.制定科學的教育評價表,是實施教育評價的關鍵步驟,主要表現(xiàn)在()。
A.有利于提高評價的客觀性
B.有利于提高評價的全面性
C.有利于提高評價的有效性
D.有利于提高評價的科學性
14.為提高測驗的質量,在設計測驗時要注意的問題包括( )。
A.確定測驗目的
B.確定測驗屬性
C.明確測驗的性質和用途
D.被試的特征
E.分析測驗目標
15.評價學生發(fā)展的教育常模參照,可采用()等。
A.年級常模參照
B.年齡常模參照
C.百分等級常模參照
D.分等評定常模參照
E.標準分數(shù)常模參照
16.結構效度的驗證的步驟一般包括()。
A.提出有關理論結構的說明,并據(jù)此設計測量用的試題
B.提出可以驗證該理論結構是存在的假設說明
C.采用各種方法收集實際的資料,以驗證第二步提出的假設的正確性
D.收集其他類型的輔助證據(jù),淘汰與理論結構相反的試題,或是修正理論
17.就一般教學情境下運用的檔案袋評價而言,其目的大體上分成()。
A.總結性評價
B.形成性評價
C.診斷性評價
D.最佳行為評價
E.典型行為評價
18.教育測量與評價實現(xiàn)教育判斷的功能,主要表現(xiàn)在()幾個方面。
A.測量評定
B.事實判斷
C.價值判斷
D.問題診斷
E.區(qū)分選拔
19.統(tǒng)計學上,用相關系數(shù)來定量描述兩個變量之間的直線性相關的()。
A.強度
B.程度
C.大小
D.方向
20.是非題的優(yōu)點表現(xiàn)在( )。
A.編制容易,可適用于各種教材
B.有利于考查被試思維的敏捷性和準確的判斷力。
C.采用大量的似真選擇項使得結果易于診斷
D.記分客觀,取樣廣泛
21.測量的三要素包括( )。
A.測量的量具
B.測量的參照點
C.測量的單位
D.測量的起點
22.在設計簡答題時,要注意遵循的原則包括()。
A.問題的敘述要明確,要確實能使被試用簡單的言語來回答
B.問題的答案應該只有一個,并且答案要簡短具體
C.避免出只考機械記憶的題,應注重知識的應用
D.在考查某公式的應用時,不要給太復雜的數(shù)字,以免給計算帶來麻煩
E.盡可能使用“直接問句”來提出問題
三、判斷題 (共 28 道試題,共 56 分)
23.同一個統(tǒng)計假設檢驗問題,若選取的顯著性水平不同,則檢驗結果可能不一樣。
24.分半信度,該方法適合于測驗題目全部為二分記分題的測驗的內(nèi)部一致性信度分析。
25.直線性相關是所有關聯(lián)模式中的最簡單的一種。
26.線性或直性相關是所有關聯(lián)模式中最簡單的一種。( )
27.線性相關是所有關聯(lián)模式中最簡單的一種。()
28.理論上講,各組相對次數(shù)之和等于1
29.教育統(tǒng)計的內(nèi)容主要包括兩大部分,分別是描述統(tǒng)計與推斷統(tǒng)計。( )
30.比率變量的零點是絕對的。()
31.一般把客觀世界中具有某種共同特征的元素的全體稱為總體,總體中的每一個元素都稱為個體,從總體中抽取的部分個體組成的群體稱為樣本。( )
32.既是樣本,就不可能成為總體。( )
33.指標是達到標準的程度,它說明什么樣的程度屬于什么等級。
34.零假設就是總體參數(shù)為零的假設。
35.虛無假設和備擇假設之間的關系是矛盾對立的。
36.斯塔費爾比姆等學者認為,“評價是一種劃定、獲取和提供敘述性和判斷性信息的過程。這些信息涉及研究對象的目標、設計、實施和影響的價值及優(yōu)缺點,以便指導如何決策、滿足教學效能核定的需要,并增加對研究對象的了解?!彼顾M爾比姆還說 ,“評價最重要的意圖不僅是為了證明,也是為了改進。”( )
37.效度就是一次測量的有效程度。( )
38.等級相關是根據(jù)兩列順序變量的等級差數(shù)來計算相關系數(shù)的方法。
39.既是樣本,就不可能成為總體。
40.樣本統(tǒng)計量是一個隨機變量。
41.測驗的藍圖一般采用反映測驗內(nèi)容和學習水平的命題雙向細目表表示。 ()
42.可行性與可比性原則是指評價的指標必須是具體化的目標,它是指既可以通過實際的觀察、測量、評定的方式進行度量,又便于在評價過程中進行操作。
43.使用重測信度首先要構造出兩份或者兩份以上的真正的平行測驗。( )
44.百分比一致性指標是指用同一測驗或兩平行測驗先后多次施測,其對被試的分類結果一致的比例。
45.效度就是一次測量的有效程度。
46.累積次數(shù)只能從低分組往高分組累積。
47.根據(jù)概率的定義,概率的取值范圍在區(qū)間[-1、1]上。( )
48.標度是不同強度和頻率的標記符號,通常用字母(如A、B、C)、文字(如甲、乙、丙)或數(shù)字(如1、2、3)來表示。
49.發(fā)展性和整體性原則要求設計的指標和標準不僅內(nèi)容和形式較為簡化、通俗易懂、便于操作、為評價者和評價對象雙方都能接受。
50.教育評價表在結構上是由評價指標、指標權重及評價標準三部分組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