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21秋學期《管理信息系統》在線作業(yè)一-0001
試卷總分:100 得分:100
一、單選題 (共 10 道試題,共 40 分)
1.系統實施的依據是( ?。?/p>
A.可行性報告和系統分析報告
B.可行性報告和系統設計文檔
C.系統分析文檔和設計文檔
D.系統分析結果和可行性報告
2.最好的模塊塊內組合是( ?。?/p>
A.功能組合
B.通訊組合
C.過程組合
D.時間組合
3.HIPO技術是( )
A.描述模塊的層次結構和它們之間的控制通訊聯系的工具
B.用圖形符號描述所有的輸入/輸出和與之有關的處理過程的工具
C.用圖形方法表達系統的模塊層次結構和每個模塊輸入、處理、輸出功能的工具
D.描述模塊結構中數據流向的工具
4.每秒鐘執(zhí)行的作業(yè)數,稱為系統的( )。
A.速度
B.吞吐量
C.響應時間
D.效率
5.面向對象分析(OOA)的主要任務是( )
A.建立以對象為基本單元的邏輯模型
B.明確用戶的信息需求
C.確定系統的總體方案
D.識別對象及其屬性和對屬性的操作
6.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的復雜性主要取決于( )
A.組織結構的復雜性
B.管理方法的復雜性
C.管理人員的不習慣
D.組織內部和外部環(huán)境的復雜性
7.信息系統實施的主要工作包括( )
A.程序設計
B.計算機系統方案的選擇
C.系統總體結構的確定
D.軟件系統模塊的劃分
8.下列活動不屬于系統分析階段的是( ?。?/p>
A.系統初步調查
B.系統詳細調查
C.系統說明書的編寫
D.系統的資源分配
9.在面向對象分析中,對象是指( )
A.信息系統處理問題涉及的領域(問題空間)的事物的抽象
B.信息系統中要進行加工的信息
C.信息系統中與數據流對應的實體
D.信息系統中功能模塊及其組合
10.U/C矩陣的主要作用是( )
A.用于進行戰(zhàn)略規(guī)劃
B.用于明確子系統及其相互關系
C.用于創(chuàng)建數據庫
D.用于進行系統可行性研究
二、多選題 (共 5 道試題,共 20 分)
11.企業(yè)資源計劃(ERP)概念中包括了( )、( )、( )等三個層次的含義
A.管理系統
B.信息系統
C.軟件產品
D.信息技術
E.管理思想
F.企業(yè)資源
12.整個知識管理一般分為( )等三層。整個系統對企業(yè)內的知識進行有效管理,最終使企業(yè)內的員工能夠有效地使用已有的相關知識,最大限度地利用企業(yè)知識庫資源,以創(chuàng)造最大的利益。
A.信息門戶
B.軟件選用
C.知識采集與定義
D.信息化基礎建設
E.人員培訓
F.知識管理體系
13.在企業(yè)管理信息系統開發(fā)過程中,對完成開發(fā)的系統進行調試的內容有( )
A.正確性調試
B.可行性調試
C.穩(wěn)定性調試
D.邏輯性調試
E.切換性調試
14.快速原型法的特點有( )
A.系統開發(fā)周期短
B.系統適應性強
C.具有規(guī)范和標準的文檔
D.嚴格按順序進行
E.用戶對系統的了解程度高
15.在企業(yè)管理信息化系統開發(fā)過程中,系統平臺設計的原則為( )
A.能滿足所有用戶的需求
B.能滿足管理信息系統的要求
C.系統的可靠性強
D.投入少見效快
E.系統的吞吐率大
F.系統覆蓋的地域范圍廣
三、判斷題 (共 10 道試題,共 40 分)
16.系統分析工作的主要成果是文件(文檔)。( )
17.信息系統是為管理服務的,必須滿足各級各類管理人員的需求,所以建立IS不會與現行管理體制發(fā)生沖突。( )
18.信息技術是推動信息化的決定因素,其他因素均服從于信息技術發(fā)展的需要。 ( )
19.模塊說明書中包括了對該模塊的輸入、輸出和主要處理過程的說明。( )
20.確認測試是以整個軟件作為測試對象,且采用白盒測試方法。
21.系統設計階段的工作是一項技術強、涉及面廣的活動。
22.關聯圖是最高層的數據流圖。( )
23.系統的初步調查結果表明系統開發(fā)有必要性時,可開始現行系統詳細調查工作。( )
24.MIS邏輯模型是由硬件、軟件、數據結構與文件組織組成。
25.提高系統可維護性工作應貫穿系統開發(fā)過程的始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