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史21秋在線作業(yè)2-0001
試卷總分:100 得分:100
一、單選題 (共 15 道試題,共 37 分)
1.《學記》中關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善于處理好正課學習與業(yè)余愛好之間的關系 ,使正課學習有主攻方向,業(yè)余愛好廣泛多樣,而且使業(yè)余愛好有助于正課的學習,是______原則。
A.啟發(fā)誘導
B.長善救失
C.藏息相輔
D.循序漸進
2.《學記》中_______原則即善喻原則,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積極思考,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雙邊共同活動的過程 。
A.長善救失
B.啟發(fā)誘導
C.藏息相輔
D.循序漸進
3.《學記》中提出了“預、時、孫、摩”的施教原則,其中,“孫”指的是
A.循序漸進
B.及時施教
C.藏息相輔
D.啟發(fā)誘導
4.《癸卯學制》于_______年公布實行。
A.1903
B.1904
C..1922
D.1917
5.亞里士多德認為靈魂與肉體不可分離,一切生命都是靈魂和身體的完滿結合。_______即人的理性部分,是靈魂的高級部分,主要表現在思維、理解、判斷等方面,是人的各方面發(fā)展的主宰。
A.植物靈魂
B.動物靈魂
C.思維靈魂
D.理性靈魂
6.“有教無類”是__________在教育對象上提出的主張。
A.墨子
B.孔子
C.老子
D.孟子
7.墨子代表的_________ 階級的利益。
A.士階層
B.奴隸主
C.奴隸
D.“農與工肆之人”
8.關于人性問題,孟子認為人性是______的
A.善
B.惡
C.有善有惡
D.不善不惡
9.《學記》________提出“發(fā)慮憲,求善良,足以諛聞,不足以動眾。就賢體遠,足以動眾,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A.首句
B.第二句
C.第三句
D.末句
10..時務學堂的主要發(fā)起人是_______。
A.張之洞
B.康有為
C.梁啟超
D.嚴復
11.拉伯雷的長篇小說_____是當時的人文主義文學巨著,被稱作當時的百科全書式的著作。
A.《愚人頌》
B.《巨人傳》
C.《大教學論》
D.《母育學校》
12.在奴隸社會,學校教育的主要內容是典章制度教育和
A.武功之學
B.生產勞動教育
C.生活教育
D.社會制度教育
13.關于人性問題,孔子從教育與人身心發(fā)展的關系角度提出了
A.善
B.惡
C.“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D.有善有惡
14.在外國教育史上,蘇格拉底最早提出并論證了知識和道德之間關系的問題。認為美德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后天教育的結果,
A.美德不同于知識,需要專門培養(yǎng)
B.美德就是知識
C.美德與知道無關
D.美德與知識是決定與被決定的關系
15.荀子認為人性是________的。
A.有善有惡
B.不善不惡
C.善
D.惡
二、多選題 (共 15 道試題,共 37 分)
16.宋代把_________的清心寡欲同儒學的安貧樂道結合起來 ,創(chuàng)建新的儒學體系——理學。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蘭教
17.漢董仲舒在《舉賢良對策》中提出的文教政策有________。
A.禁私學以吏為師
B.興太學以養(yǎng)士
C.重選舉以取士
D.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18.王充對學習問題的論述有
A.學以求知
B.勤學不舍
C.立異創(chuàng)新
D.學為世用
19.孔子德育內容有:________
A.孝悌
B.愛人
C.復禮
D.忠恕
20.人本化教育思想代表人物有_______。
A.布魯納
B.斯金納
C.馬斯洛
D.羅杰斯等。
21.夸美紐斯重視人的現實生活和教育,強調應當根據人的______進行教育。
A.自然本性
B.年齡特征
C.性格
D.興趣
22..人文主義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是_____。
A.維多里諾
B.伊拉斯謨
C.拉伯雷
D.蒙田
23._______是董仲舒在《舉賢良對策》中提出的文教政策。
A.禁私學以吏為師
B.興太學以養(yǎng)士
C.重選舉以取士
D.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24.科舉制的作用有________。
A.選士權集中到了中央,加強了皇權。
B.選士有了統(tǒng)一的標準,有利于全國思想的統(tǒng)一和學術的統(tǒng)一。
C.選士的范圍有所擴大,廣大平民子弟也有了入仕的途徑。
D.按照家庭出身作為授官晉爵的依據,把統(tǒng)治權牢牢掌握在皇族手中。
25.書院雖淵源于五代,但它的正式形成是在宋開國十余年后。書院的產生,主要原因在于:__________。
A.世亂失學
B.私學傳統(tǒng)
C.禪林影響
D.名師講學
26.存在主義教育觀有_____
A.以自我意識的培養(yǎng)為目的
B.教育即道德教育
C.教育內容為死亡、自由與責任
D.教育的時機——“存在的時刻”
27..書院源于五代,但正式形成是在宋開國十余年后。探究書院的產生,主要原因在于:__________。
A.世亂失學
B.私學傳統(tǒng)
C.禪林影響
D.名師講學
28.私學興起的原因有
A.生產的發(fā)展和政治斗爭的需要。
B.士階層的出現和“文化下移”。
C.“無學不害”思想的影響。
D.學校數量的擴大
29.蒙養(yǎng)教材編寫特點有______
A.寓思想教育和其它各種教育于識字教學之中
B.考慮兒童的興趣和特點
C.注意與日常生活相聯系
D.重視漢字的特點
30.被稱之為“新傳統(tǒng)教育流派”的有_______。
A.要素主義
B..永恒主義
C.進步主義
D.新托馬斯主義
三、判斷題 (共 10 道試題,共 25 分)
31.北宋書院初興之時,有六大著名書院,它們分別是:石鼓書院、白鹿洞書院、嵩陽書院、岳麓書院、應天府書院和茅山書院。
32.教會學校在我國的出現和發(fā)展,在傳播自然科學知識等方面,產生過啟蒙作用。( )
33.《國防教育法》的頒布是美國立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大量教育經費的投入,有利于教育質量的提高,并使小學的入學率迅速提高,中等教育普及速度也大大加快。該法令對培養(yǎng)美國科技人才也產生了巨大作用,成為至今美國教育的根本大法。( )
34.杜威提出教育無目的論。認為教育過程在它自身以外無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 )
35.來到稷下學宮中游學的學派需要通過官方的同意。
36.我國封建社會選士制度大體經歷三個階段:兩漢的九品中正制,魏晉南北朝的察舉制和隋唐直至清末的科舉制。
37.清朝政府對各類學校使用教材的控制非常嚴格,其法定教本是程朱學派注釋和闡發(fā)的儒家經典。程朱理學是教育的絕對法典。
38.墨家為達到“兼相愛,交相利”的社會理想,認為教育目的是培養(yǎng)實現這一理想的人,即“兼士”或“賢士”。
39.孔子的長善救失原則是關于教師如何教的問題。
40.騎士教育是中世紀早期西歐等級制度的產物,也是一種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騎士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培養(yǎng)英勇善戰(zhàn)、忠君敬主的騎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