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師-小學語文教學論2022年秋學期在線作業(yè)2【資料答案】

可做奧鵬全部院校在線離線作業(yè)畢業(yè)論文QQ:3230981406 微信:aopopenfd777

發(fā)布時間:2022/12/30 20:58:51來源:admin瀏覽: 0 次

小學語文教學論2022年秋學期在線作業(yè)2


共40道題 總分:100分


一、單選題(共10題,30分)


1.“對周圍事物要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nèi)容提出問題,結合課內(nèi)外閱讀,共同討論;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熱心參加校園、社區(qū)活動。結合活動,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這是語文綜合性第( )學段的目標。


A、二


B、一


C、三


D、初中


2.( )型語文教學方法的類型包括思維訓練型、技能訓練型、跳摘訓練型、滲透訓練型。


A、發(fā)展訓練


B、感知體驗


C、引導啟發(fā)


D、跳摘訓練


3.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能對感興趣的內(nèi)容提出問題,結合課內(nèi)外閱讀,共同討論;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熱心參加校園、社區(qū)活動。結合活動,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這是語文綜合性第( )學段的目標。


A、二


B、一


C、三


D、初中


4.狹義的語文,其根本的特性就是


A、整體性


B、應用性


C、個體性


D、工具性


5.“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有目的地搜集資料,共同討論;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語文知識能力解決簡單的問題?!?這是語文綜合性第( )學段目標。


A、五


B、八


C、三


D、二


6.引導啟發(fā)型語文教學方法是源于( )的“憤啟—悱發(fā)”思想。


A、荀子


B、孔子


C、孟子


D、老子


7.研究方法中的( )就是研究者用發(fā)展變化的觀點,對各個歷史時期的語文教學情況作分析比較的一種研究方法。


A、實地觀察法


B、現(xiàn)狀調(diào)查法


C、歷史比較法


D、訪談法


8.引導啟發(fā)型語文教學方法源于( )的“憤啟—悱發(fā)”思想。


A、荀子


B、孔子


C、孟子


D、老子


9.百家姓以“趙錢孫李”開 頭,后人推斷是( )代人的作品。


A、唐


B、宋


C、秦


D、明


10.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認真細讀,揣摩探究,有時甚至需要咬文嚼字,結合聯(lián)想和想象,加深對文本的理解,進而形成自己對文本的判斷和評價。


A、默讀


B、朗讀


C、精讀


D、略讀


二、多選題(共10題,30分)


1.總體而言,語文課程的功能有


A、知識教育功能


B、審美教育功能


C、智能教育功能


D、文學教育功能


2.根據(jù)聯(lián)合國救科文組織21世紀教育委員會的報告精神,在走向新世紀的時候,主要應確立學生的四種基本能力


A、學會認知,獲得理解能力


B、學會做事,獲得操作能力


C、學會合作,獲得與人相處能力


D、學會生存,獲得發(fā)展能力


3.小學閱讀教學策略 指( )


A、加強朗讀和誦讀教學


B、強化體驗,注重感悟


C、強化積累,形成語感


D、創(chuàng)設自主閱讀過程


4.語言與言語的區(qū)別有( ?。讉€方面。


A、語言是工具,言語是對這種工具的應用


B、語言是社會現(xiàn)象,言語是心理現(xiàn)象,具有個體性


C、分別是語言學與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D、語言不能脫離言語而存在


5.下列屬于小學語文教學論研究的特點的有


A、整體性


B、主體觀


C、實踐觀


D、多樣化

 

6.運用欣賞教學法要注意的問題有


A、注意思路的誘導性


B、欣賞的對象可以是整體,即一篇文章,也可以是一個局部,如優(yōu)美的詞語,精彩的段落,美麗的自然景物,崇高的人物品格等


C、應多用欣賞的方法,少用分析的方法。文學性作品既屬于語言領域,又屬于藝術范疇。文學作品的主要目標在于陶冶情操,培養(yǎng)理想。


D、注意語言的表現(xiàn)力


7.語言與言語的區(qū)別表現(xiàn)在.


A、語言是工具,言語是對這種工具的應用


B、語言是社會現(xiàn)象,言語是心理現(xiàn)象,具有個體性


C、分別是語言學與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D、語言不能脫離言語而存在


8.語文課程的功能包括.


A、知識教育功能


B、審美教育功能


C、智能教育功能


D、文學教育功能


9.制定的《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了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主要途徑是( )


A、雙向互動,實現(xiàn)全員參與;


B、堅持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


C、重視在日常生活中實踐


D、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來進行口語交際訓練


10.課程與教學目標的功能包括


A、為課程內(nèi)容和方法的選擇提供依據(jù)


B、為課程與教學的組織提供依據(jù)


C、為課程實施提供依據(jù)


D、為課程與教學的評價提供依據(jù)


三、判斷題(共20題,40分)


1.滲透模式指根據(jù)學法指導的操作方案和學生的學情,以教師講授學法為主的模式。


A、錯誤


B、正確


2.領導管理型型以錢夢龍等為代表的,強調(diào)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引導啟發(fā)。錢夢龍?zhí)岢觥叭鳌薄八氖健闭Z文導讀法,即“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學為主導,以訓練為主線”教學思想指導下的“自讀式、教讀式、作業(yè)式、復讀式”四種訓練形式。


A、錯誤


B、正確


3.識字的難點在于掌握字義。


A、錯誤


B、正確


4.系統(tǒng)性原則是通過開發(fā)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情感,來提高學法的指導效率。


A、錯誤


B、正確


5.教學方法向多樣化和綜合化發(fā)展,教學方法體系向復雜化發(fā)展。


A、錯誤


B、正確


6.跳摘訓練型強調(diào)充分挖掘?qū)W生潛力,讓學生“跳”起來。張富認為“在學生身上展現(xiàn)的各種特征都處于變化之中,但不是已經(jīng)到達發(fā)展的頂峰和終極,他們身上潛藏著各方面發(fā)展的極大可能性”。


A、錯誤


B、正確


7.滲透模式就是是指根據(jù)學法指導的操作方案和學生的學情,以教師講授學法為主的模式。


A、錯誤


B、正確


8.語法主要是由語音(及文字)、詞匯、語素和語法幾個部分構成的符號系統(tǒng)。


A、錯誤


B、正確


9.教學活動是教師傳授給學生知識與技能的過程。


A、錯誤


B、正確


10.《昭明文選》是典型的文選教材。


A、錯誤


B、正確


11.2000年11月,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fā)展中心在北京組織召開了“全國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交流研討會”上, 重點介紹了7種識字教學法:集中識字、分散識字、字族文識字、注音識字提前讀寫等。


A、錯誤


B、正確


12.朗讀和誦讀能促進學生對語言的吸收、積累和發(fā)展,促進學生良好語感的形成;但不有利于寫作能力的提高、智力的發(fā)展、情操的陶冶。


A、錯誤


B、正確


13.通過增加背誦量和拓展閱讀面可以增強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但這是一個逐漸積累的漫長過程。


A、錯誤


B、正確


14.領導管理型是以錢夢龍等為代表,強調(diào)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引導啟發(fā)。錢夢龍?zhí)岢觥叭鳌薄八氖健闭Z文導讀法,即“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學為主導,以訓練為主線”教學思想指導下的“自讀式、教讀式、作業(yè)式、復讀式”四種訓練形式。


A、錯誤


B、正確


15.從橫向上分,語文課程目標可以分為拼音目標、識字與寫字目、閱讀目標及口語交際目標幾項。


A、錯誤


B、正確


16.語文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并不一定要貫穿于“五大領域”。


A、錯誤


B、正確


17.第二學段閱讀教學目標規(guī)定要養(yǎng)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并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


A、錯誤


B、正確


18.語言是思維的發(fā)動者,同時也是思維過程的憑借與物質(zhì)外殼,還是表達和交流思想的工具,語言對于思維有著重要影響。


A、錯誤


B、正確


19.“閱讀教學”之所以不同于“閱讀”,是因為在作者、作品及讀者之間又有教者的參與。


A、錯誤


B、正確


20.語法分析階段主要是在記憶的基礎上,通過思維來對言語的意思進行分析。


A、錯誤


B、正確



奧鵬,國開,廣開,電大在線,各省平臺,新疆一體化等平臺學習
詳情請咨詢QQ : 3230981406或微信:aopopenfd777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作業(yè)咨詢 論文咨詢
    微信客服掃一掃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