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師《小學課程與教學論》在線作業(yè)二【資料答案】

可做奧鵬全部院校在線離線作業(yè)畢業(yè)論文QQ:3230981406 微信:aopopenfd777

發(fā)布時間:2023/1/18 23:37:44來源:admin瀏覽: 0 次

福師《小學課程與教學論》在線作業(yè)二-0001

試卷總分:100  得分:100

一、單選題 (共 40 道試題,共 80 分)

1.課程實施的忠實取向在本質上受________支配。

A.技術理性

B.實踐理性

C.解放理性

D.理論理性


2.課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點是________。

A.計劃性、自愿性、實踐性

B.組織性、靈活性、自愿性

C.自愿性、靈活性、實踐性

D.目的性、靈活性、實踐性


3.新課程強調:

A.教學就是教師對學生單向的“培養(yǎng)”活動

B.以教為中心,學圍繞教轉

C.以教為基礎,先教后學

D.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


4.主動適應論的基本觀點認為學校課程________。

A.是使學習者適應當代社會生活的工具

B.不斷改造著社會生活

C.不斷建構出新的社會生活經驗

D.是使學習者脫離當代社會生活的工具


5.在某些活動之前進行的,為了了解和掌握評價對象的基礎和情況,而進行的評價是_________。

A.形成性評價

B.診斷性評價

C.階段性評價

D.終結性評價


6.斯金納根據操作條件反應的學習理論,將預先審定的教材精心組織成有邏輯的順序,借助改進的教學機器,使學生能以個別化的方式進行學習。這種教學模式稱為__________。

A.機器教學

B.程序教學

C.強化教學

D.編程教學


7.“是教育情境的產物和問題解決的結果,是學生和教師關于經驗和價值觀生長的‘方向感’”,這指的是________。

A.體驗性目標

B.行為目標

C.生成性目標

D.表現性目標


8.“精神助產術”的確立者是____________。

A.蘇格拉底

B.亞里士多德

C.柏拉圖

D.黑格爾


9.教學目標的功能是_________。

A.支配、調解、評價

B.支配、調解、控制

C.調解、控制、評價

D.支配、評價、控制


10.下述表述中不是對我國影響較大的課程目標價值取向是__________。

A.知識本位的價值取向

B.學生本位的價值取向

C.社會本位的價值取向

D.教師本位的價值取向


11.赫爾巴特提出的教學的“形式階段”包括明了、聯合、系統(tǒng)和__________。

A.復習

B.實踐

C.方法

D.拓展


12.德國教育家拉伊和梅伊曼主張把教育教學研究建立在生物學、生理學、實驗心理學的基礎上,運用實驗、觀察和統(tǒng)計方法,從而使教育學成為"科學的教育學",這種"科學的教育學"被稱為_________。

A.理性教育學

B.思辨教育學

C.實驗教育學

D.活動教育學


13.生成性目標取向追求的是__________。

A.普遍主義

B.唯科學主義

C.實踐理性

D.解放理性


14.為了激活新舊知識之間的實質性聯系,提高已有知識對接受新知識的有效影響,奧蘇貝爾提出了________。

A.比較組織者

B.陳述性組織者

C.說明性組織者

D.先行組織者


15.教學論的研究對象不是________。

A.學校教學

B.教學規(guī)律

C.教學現象

D.教學問題


16.把教學過程分為明了、聯想、系統(tǒng)、方法四個階段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__。

A.杜威

B.洛克

C.凱洛夫

D.赫爾巴特


17.“學校課程不斷建構出新的社會生活經驗”,這是_________的觀點。

A.被動適應論

B.主動適應論

C.滯后論

D.超越論


18.__________是在課程開發(fā)或課程實施還在發(fā)展或完善過程中時所采用的評價。

A.形成性評價

B.總結性評價

C.診斷性評價

D.內在評價


19.20 世紀50 年代末至60 年代末,西方世界發(fā)生了一場指向于教育內容現代化的“學科結構運動”,在這場運動中誕生了一種新的課程形態(tài),即__________。

A.進步主義課程

B.學術中心課程

C.永恒主義課程

D.要素主義課程


20.被看作是課程開發(fā)的經典模式、傳統(tǒng)模式的是_____。

A.情境模式

B.目標模式

C.批判模式

D.過程模式


21.杜威實現課程與教學一體化的具體途徑是___________。

A.從做中學

B.反省思維

C.主動作業(yè)

D.問題教學


22.被譽為“現代課程理論之父”的課程論專家是_________。

A.泰勒

B.博比特

C.查特斯

D.坦納


23.確定學習者需要的過程本質上是___________。

A.教師提供選擇的過程

B.家長提供選擇的過程

C.學習者自由選擇的過程

D.學校提供選擇的過程


24.行為目標具有的特點是具體性、可操作性和__________。

A.精確性

B.普遍性

C.規(guī)范性

D.模糊性


25.__________提出,課程開發(fā)的任務之一,是要提供實施的“過程原則”。

A.斯騰豪斯

B.泰勒

C.塔巴

D.奧利沃


26.“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以課堂為主渠道的交往過程”,這一命題中對師生關系的理解是_________。

A.教師主體學生客體的關系

B.學生主體教師客體的關系

C.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關系

D.教師與學生是交互主體的關系


27.“副學習”概念的提出者是___________。

A.克伯屈

B.杰克遜

C.巴羅

D.杜威


28.教學目標所具有的性質是:

A.終極性

B.時代性

C.學科性

D.活動性


29.下列表述中不是贊科夫關于一般發(fā)展的論說的是___________。

A.一般發(fā)展包括兒童的心理發(fā)展和身體發(fā)展

B.一般發(fā)展不等于全面發(fā)展

C.一般發(fā)展不等同于特殊發(fā)展

D.一般發(fā)展排斥特殊發(fā)展


30.在教與學的關系上,傳統(tǒng)教學過分強調教,以教為中心,以教為基礎,冷落、淡化、忽視學,學的自主性喪失了,萎縮了,學生越學越不愛學,越學越不會學?;诖?,新課程提倡和強調:

A.合作學習

B.探究學習

C.競爭學習

D.自主學習


31.發(fā)展性評價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

A.與課程功能的轉變相適應

B.有助于了解課程實施和教學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與細節(jié)問題

C.考察課程教材對教師實現和教學目標的適應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D.有助于在課堂上進行調查和收集數據信息


32.為了明確而清晰地陳述目標,泰勒建議使用“二維圖表”形式。構成此“二維圖表”的分別是_________。

A.教師和學生

B.社會和生活

C.目標和過程

D.行為和目標


33.繼《理想國》之后西方最系統(tǒng)最完整的教育論著是__________。

A.《愛彌爾》

B.《大教學論》

C.《普通教育學》

D.《我們怎樣思維》


34.以人的自由與解放作為評價的根本目的,這是評價的_________。

A.目標取向

B.過程取向

C.主體取向

D.客體取向


35.美國教育家克伯屈提出的概念是_________。

A.附帶學習

B.附學習

C.機械學習

D.有意義學習


36.教師從事教育工作的根本方向是:

A.教育思想

B.專業(yè)精神

C.教育智慧

D.專業(yè)人格


37.在教師的直接領導下整個班級的學生一起進行的學習,稱為________。

A.合作學習

B.分組學習

C.個別學習

D.同步學習


38.在泰勒看來,評價在本質上是確定課程與教學計劃________。

A.實現教育目標的程度問題

B.結構的完整性問題

C.結構的合理性問題

D.內容的可行性問題


39.下列關于教學目標與教學目的的主要聯系的表述中哪個是不正確的___________。

A.教學目標是教學目的的具體化

B.教學目標與教學目的在方向、性質上是一致的

C.教學目標可以進一步劃分為某一學科、某一階段、某一節(jié)課的更為具體的目標

D.教學目標具有終極性意義


40.五六十年代出現了所謂的“三大新教學論流派”,_________是其中之一。

A.行為主義教學論

B.人本主義教學論

C.嘗試教學論

D.發(fā)展性教學論


二、多選題 (共 10 道試題,共 20 分)

41.新課程是從哪些關系來理解學生個性發(fā)展、規(guī)劃課程目標的?

A.學生與社會的關系

B.學生與自然的關系

C.學生與國家的關系

D.學生與自我的關系


42.國際教學研究發(fā)展的趨勢是:

A.質的教育研究

B.量的教育研究

C.教師成為研究者

D.反思性教學


43.綜合實踐活動的特點有__________。

A.實踐性

B.開放性

C.自主性

D.生成性


44.我國教學研究的新走向包括:

A.從實驗研究到行動研究

B.走向敘事研究——改變教師的寫作方式

C.走向問題解決——改變教師的提問方式

D.重建理論與實踐的關系


45.骨干教師的素養(yǎng), 包括:

A.政治向度

B.哲學向度

C.文化向度

D.經濟向度


46.信息交換途徑有:

A.經驗交流

B.經驗總結會

C.信息發(fā)布會

D.讀書匯報會


47.教育目標與教育目的之間的關系_________。

A.教育目標是根據教育目的而制定的

B.全面發(fā)展與因材施教的關系

C.全面發(fā)展與職業(yè)定向的關系

D.傳統(tǒng)學習方式與新課改倡導的學習方式之間的關系


48.教育案例區(qū)別于論文之處在于:

A.對已發(fā)生的教育過程加以反映,寫在教之后,是結果

B.根據撰寫的目的,對教育情境作有所選擇的描述

C.在文體和表達方式上,以記錄為目的,以記敘為主

D.在寫作思路和思維方式上,其寫作是一種歸納思維,思維方式是從具體到抽象


49.斯塔弗爾比姆等人提出的CIPP評價模式包括了背景評價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個環(huán)節(jié)。

A.輸入評價

B.過程評價

C.成果評價

D.反饋評價


50.我國傳統(tǒng)教學研究存在的問題:

A.大同小異的“經驗總結

B.名不副實的“教育實驗”

C.理論與實踐的脫節(jié)

D.教師的“平庸化”現象




奧鵬,國開,廣開,電大在線,各省平臺,新疆一體化等平臺學習
詳情請咨詢QQ : 3230981406或微信:aopopenfd777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作業(yè)咨詢 論文咨詢
    微信客服掃一掃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