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師《小學課程與教學論》在線作業(yè)一【資料答案】

可做奧鵬全部院校在線離線作業(yè)畢業(yè)論文QQ:3230981406 微信:aopopenfd777

發(fā)布時間:2023/1/18 23:38:11來源:admin瀏覽: 0 次

福師《小學課程與教學論》在線作業(yè)一-0001

試卷總分:100  得分:100

一、單選題 (共 40 道試題,共 80 分)

1.“精神助產術”的確立者是____________。

A.蘇格拉底

B.亞里士多德

C.柏拉圖

D.黑格爾


2.教學論的研究對象不是________。

A.學校教學

B.教學規(guī)律

C.教學現(xiàn)象

D.教學問題


3.課程實施的忠實取向在本質上受________支配。

A.技術理性

B.實踐理性

C.解放理性

D.理論理性


4.“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是對教師勞動的_________的描述。

A.長期性

B.連續(xù)性

C.廣泛性

D.間接性


5.下述表述中不是對我國影響較大的課程目標價值取向是__________。

A.知識本位的價值取向

B.學生本位的價值取向

C.社會本位的價值取向

D.教師本位的價值取向


6.“泰勒原理”的實踐基礎是_________。

A.活動分析

B.解放興趣

C.八年研究

D.泰羅主義


7.把教育評價分為古典的考試型時期、心理測量占統(tǒng)治地位時期、后現(xiàn)代時期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_。

A.利維

B.泰勒

C.布盧姆

D.萊斯


8.以人的自由與解放作為評價的根本目的,這是評價的_________。

A.目標取向

B.過程取向

C.主體取向

D.客體取向


9.發(fā)展性評價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

A.與課程功能的轉變相適應

B.有助于了解課程實施和教學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與細節(jié)問題

C.考察課程教材對教師實現(xiàn)和教學目標的適應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D.有助于在課堂上進行調查和收集數(shù)據(jù)信息


10.學習方式轉變意味著:

A.用自主學習代替指導學習

B.用合作學習代替?zhèn)€體學習

C.用探究學習代替接受學習

D.強調由單一形轉向多樣性


11.五六十年代出現(xiàn)了所謂的“三大新教學論流派”,_________是其中之一。

A.行為主義教學論

B.人本主義教學論

C.嘗試教學論

D.發(fā)展性教學論


12.把課程分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運作的、經驗的五個不同層次的課程論專家是________。

A.古德萊德

B.帕里斯

C.斯金納

D.蘭德


13._________的本質含義在于鼓勵教師對課程實踐的反思批判和發(fā)揮創(chuàng)造作用。

A.目標原則

B.量力性原則

C.過程原則

D.思想性原則


14.按照有沒有固定的和限制性的答案,可將問題分為封閉式問題和__________。

A.半封閉性試題

B.開放性試題

C.半開放性試題

D.開放性與封閉性結合試題


15.主動適應論的基本觀點認為學校課程________。

A.是使學習者適應當代社會生活的工具

B.不斷改造著社會生活

C.不斷建構出新的社會生活經驗

D.是使學習者脫離當代社會生活的工具


16.“只談論某一知識領域的結論,而不是集中于知識的探究本身”,這是布魯納所說的_________。

A.學習準備

B.學科結構

C.中間語言

D.發(fā)現(xiàn)學習


17.被譽為“現(xiàn)代課程理論之父”的課程論專家是_________。

A.泰勒

B.博比特

C.查特斯

D.坦納


18.課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點是________。

A.計劃性、自愿性、實踐性

B.組織性、靈活性、自愿性

C.自愿性、靈活性、實踐性

D.目的性、靈活性、實踐性


19.教師從事教育工作的根本動力是:

A.教育思想

B.專業(yè)精神

C.教育智慧

D.專業(yè)人格


20.學校文化建設的靈魂(核心點)是:

A.學校功能重建

B.學校制度文化重建

C.學校精神文化重建

D.學校物質文化重建


21.被看作是課程開發(fā)的經典模式、傳統(tǒng)模式的是_____。

A.情境模式

B.目標模式

C.批判模式

D.過程模式


22.課程組織的基本標準有連續(xù)性、順序性和___________。

A.整合性

B.邏輯性

C.個別性

D.超體性


23.從研究方法上來看,行動研究屬于_________。

A.量的研究

B.質的研究

C.課堂研究

D.試驗研究


24.奧蘇貝爾講解式教學的設計原則是________。

A.小步子原則

B.高速度原則

C.高難度原則

D.逐漸分化原則


25.在泰勒的設計模式中,課程目標的來源有學習者、學科內容和________三個方面。

A.生活經驗

B.學校以外的現(xiàn)代生活

C.指導者

D.學習環(huán)境


26.“副學習”概念的提出者是___________。

A.克伯屈

B.杰克遜

C.巴羅

D.杜威


27.20 世紀50 年代末至60 年代末,西方世界發(fā)生了一場指向于教育內容現(xiàn)代化的“學科結構運動”,在這場運動中誕生了一種新的課程形態(tài),即__________。

A.進步主義課程

B.學術中心課程

C.永恒主義課程

D.要素主義課程


28.以“社會發(fā)展和科學技術發(fā)展的失控所招致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破壞和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急劇惡化”作為直接社會背景而產生的課程形態(tài)是__________。

A.輪形課程

B.環(huán)境教育課程

C.國際理解教育課程

D.STS課程


29.提出“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假設的是_________。

A.贊科夫

B.巴班斯基

C.維果茨基

D.列昂節(jié)夫


30.范例教學的三個基本特性是___________。

A.基本性、基礎性、范例性

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

C.個體性、基礎性、范例性

D.全員性、基本性、范例性


31.在教師的直接領導下整個班級的學生一起進行的學習,稱為________。

A.合作學習

B.分組學習

C.個別學習

D.同步學習


32.赫爾巴特提出的教學的“形式階段”包括明了、聯(lián)合、系統(tǒng)和__________。

A.復習

B.實踐

C.方法

D.拓展


33.目前,在我國學科課程的組織中依然占主流的課程組織形式是__________。

A.圓周式課程

B.螺旋式課程

C..逐步深入課程

D.直線式課程


34.教師最明顯、最直接、最富有時代性的角色特征是:

A.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B.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fā)者

C.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D.社區(qū)型的開放的教師


35.美國教育家克伯屈提出的概念是_________。

A.附帶學習

B.附學習

C.機械學習

D.有意義學習


36.杜威實現(xiàn)課程與教學一體化的具體途徑是___________。

A.從做中學

B.反省思維

C.主動作業(yè)

D.問題教學


37.有效組織學習經驗的標準有三個,其中之一是_________。

A.隨機性

B.活動性

C.連續(xù)性

D.積極性


38.在課程開發(fā)與教學設計中,具體體現(xiàn)教育價值的是________。

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標

C.課程與教學目標

D.課時目標


39.下列表述中不是贊科夫關于一般發(fā)展的論說的是___________。

A.一般發(fā)展包括兒童的心理發(fā)展和身體發(fā)展

B.一般發(fā)展不等于全面發(fā)展

C.一般發(fā)展不等同于特殊發(fā)展

D.一般發(fā)展排斥特殊發(fā)展


40.因材施教是遵循身心發(fā)展的__________。

A.順序性

B.不平衡性

C.階段性

D.個別差異性


二、多選題 (共 10 道試題,共 20 分)

41.培養(yǎng)目標的時代性(時代精神)體現(xiàn)在那里?

A.健全的價值觀

B.健康負責的生活態(tài)度

C.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

D.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


42.教育目標與教育目的之間的關系_________。

A.教育目標是根據(jù)教育目的而制定的

B.全面發(fā)展與因材施教的關系

C.全面發(fā)展與職業(yè)定向的關系

D.傳統(tǒng)學習方式與新課改倡導的學習方式之間的關系


43.教育思想 包括()

A.教育認識

B.教育觀念

C.教育理念

D.教育哲學


44.自主學習包括_______。

A.發(fā)現(xiàn)學習

B.主動學習

C.獨立學習

D.元認知監(jiān)控學習


45.以學科為本位的教育:

A.把教師學科化(工具化而非學者化)

B.以學科為本位,造成對人性的肢解

C.重認知、輕情感

D.重教書、輕育人


46.敬業(yè)精神包括:

A.樂業(yè)

B.勤業(yè)

C.創(chuàng)業(yè)

D.獻業(yè)


47.影響課程實施的因素可能分為三大類分別是_________。

A.改革本身的因素

B.學校內部的因素

C.學校外部的因素

D.學校實施的因素


48.根據(jù)各學科知識綜合程度的不同,可以把綜合課程劃分為_________三種形態(tài)。

A.相關課程

B.融合課程

C.廣義課程

D.廣域課程


49.多元智力包括:

A.言語/語言智力

B.視覺/空間關系智力

C.音樂/節(jié)奏智力

D.自我反省智力


50.新課程下教師的角色轉變表現(xiàn)為:

A.從教師與學生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B.從教學與研究的關系看—— 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C.從教學與課程的關系看—— 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fā)者

D.從學校與社區(qū)的關系看—— 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社區(qū)型的開放的教師



奧鵬,國開,廣開,電大在線,各省平臺,新疆一體化等平臺學習
詳情請咨詢QQ : 3230981406或微信:aopopenfd777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作業(yè)咨詢 論文咨詢
    微信客服掃一掃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