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師《管理心理學》在線作業(yè)一-0002
試卷總分:100 得分:100
一、單選題 (共 12 道試題,共 24 分)
1.照明度實驗主要是采用( )方法而進行研究。
A.實驗室實驗法
B.現(xiàn)場實驗法
C.測驗法
D.參與觀察法
2.為了準確傳遞信息,采用( )方式溝通效果較好,但其溝通速度較慢。
A.單向溝通
B.單向溝通+雙向溝通
C.雙向溝通
D.反向溝通
3.根據(jù)佛魯姆的期望理論,指出下列激勵形式中哪一種是錯誤的( )
A.E高×V高=M高
B.E中×V中=M中
C.E高×V低=M低
D.E低×V高=M高
4.科學管理階段的代表人物是( )
A.霍桑
B.梅奧
C.泰勒
D.孟子
5.管理心理學研究的對象,突出的是( )的管理。
A.以任務為中心的管理
B.以結構為中心的管理
C.以人為中心的管理
D.以技術為中心的管理
6.個人心理上的沖突中,“進退維谷”的沖突形式屬于( )。
A.雙趨式?jīng)_突
B.雙避式?jīng)_突
C.雙重趨避式?jīng)_突
D.趨避式?jīng)_突
7.( )是指在組織系統(tǒng)中,層次相當?shù)膫€人及團體之間所進行的信息傳遞和交流。
A.上向溝通
B.下向溝通
C.平行溝通
D.網(wǎng)狀溝通
8.依據(jù)溝通工具來劃分意見溝通方式有言語溝通與非言語溝通,其中言語溝通又分為口頭言語溝通和( )言語溝通兩類。
A.聲音
B.數(shù)字
C.符號
D.書面
9.影響知覺選擇性的主觀因素主要有五個方面:(1)觀察者的( );(2)觀察者的興趣和愛好;(3)觀察者的個性特征;(4)觀察者的過去經(jīng)驗;(5)觀察者的知識結構
A.需要與動機
B.能力結構
C.態(tài)度體系
D.人格特征
10.過程型激勵理論是從激勵的( )出發(fā)(即需要的未滿足這一過程出發(fā)),對激勵問題加以研究的理論
A.起始過程
B.結果過程
C.情境過程
D.中間過程
11.管理心理學是研究在企業(yè)管理過程中( )特點規(guī)律及其和行為之間關系的一門科學。
A.人的意識
B.人的心理活動
C.社會文化
D.社會意識
12.心理學的研究發(fā)現(xiàn),人在知覺過程中會把若干事物作為一個整體來反映,他們在對知覺對象的組合中,服從于( )、相似原則、閉鎖原則和連續(xù)原則
A.接近原則
B.情境原則
C.交替原則
D.對比原則
二、多選題 (共 12 道試題,共 24 分)
13.改變個體態(tài)度常見的方法是( )。
A.宣傳
B.改變客觀現(xiàn)實
C.引導被宣傳者參與活動
D.團體制度與規(guī)定促進
14.心理學家爾斯特所做的“大學生舞會效應”實驗,及博達烈夫所做的“看陌生人相片評價人的個性特點”這兩個實驗,都說明人的社會知覺存在( )。
A.近因效應
B.第一印象
C.首因效應
D.刻板印象
E.暈輪效應
15.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豪斯教授認為領導行為有以下哪幾種風格
A.工具風格
B.支持風格
C.參與風格
D.成就定向風格
16.個體能力的差異表現(xiàn)為( )
A.能力的類型差異
B.特殊能力的差異
C.能力表現(xiàn)的年齡差異
D.能力的水平差異
17.認知心理學派的主要論點為( )
A.強調認知過程中的結構和組織原則
B.強調內部發(fā)生的過程,即符號信息加工
C.強調概念的驅動作用
D.強調認知反饋作用
E.強調認知方式上的個別差異
18.企業(yè)組織內部主要包括哪些系統(tǒng)( )。
A.人事管理系統(tǒng)
B.技術系統(tǒng)
C.社會心理系統(tǒng)
D.經(jīng)濟系統(tǒng)
E.文化生活系統(tǒng)
19.團(群)體的規(guī)范是在()等心理因素基礎之上而形成的。
A.模仿
B.暗示
C.從眾
D.社會化
20.社會知覺的種類分為( )。
A.對個人的知覺
B.人際知覺
C.角色知覺
D.自我知覺
21.人際間非正式溝通網(wǎng)絡型式是( )。
A.單線式
B.偶然式
C.全渠道式
D.流言蜚語式(饒舌型)
E.焦聚式
22.人際間正式意見溝通網(wǎng)絡形式是( )。
A.鏈式
B.Y式
C.輪式
D.全渠道式
E.環(huán)式
23.個人對挫折的容忍力高低取決于以下哪些條件( )
A.生理條件
B.思想政治條件
C.社會經(jīng)驗條件
D.對挫折的知覺判斷條件
24.解決沖突常用的方法是( )。
A.協(xié)商談判法
B.報告法
C.仲裁解決法
D.權威法
E.教育法
三、判斷題 (共 26 道試題,共 52 分)
25.態(tài)度三階段說理論認為,態(tài)度變化過程經(jīng)過三個階段:①服從階段;②同化階段;③內化階段。
26.價值觀不僅影響個人行為,還影響群體行為和整個組織行為進而還影響企業(yè)的經(jīng)濟效益。
27.根據(jù)利克特的管理系統(tǒng)理論,非常時期的緊急決策,應采取第3、第4系統(tǒng)為好。
28.影響力是一個人在與他人的交往中, 影響和改變他人心理與行為的能力。
29.現(xiàn)代管理科學的靈魂是控制論。
30.馬路上圍觀的人群是團體。
31.“自動人假設”的管理重點是創(chuàng)造一種適宜的工作環(huán)境,工作條件,充分發(fā)揮人的潛力與才能。
32.中小學學校的組織結構是屬尖三角型的結構形式。
33.同步激勵理論認為:工作激勵力量=∑f(能力×激勵)。
34.“大棒加胡蘿卜”的管理方法是美國管理學家西蒙提出來的。
35.“復雜人假設”的管理理論是應變理論即超Y理論。
36.現(xiàn)代企業(yè)管理強調,要發(fā)展以科技發(fā)展為中心的現(xiàn)代管理體制。
37.系統(tǒng)論的組織觀把組織看作是開放的社會技術系統(tǒng)。
38.角色期望與角色行為之間的差距愈大,則角色的評價愈高;相反,角色期望與角色行為之間的差距愈小,則角色評價愈低。
39.“1?9”型領導屬于任務型領導。
40.領導影響力是一個人在與他人的交往中, 影響和改變他人心理與行為的能力。
41.從心理學觀點來看,激勵是個體行為引起動機,維持該行為,并將此行為的導向某一目標的過程。
42.首因效應也稱光環(huán)效應、以點蓋面效應。
43.對陌生人的知覺近因效應起作用大,對熟悉的人則首因效應起作用大。
44.密執(zhí)安大學的研究結果:在生產(chǎn)部門則生產(chǎn)導向優(yōu)于關系導向。
45.赫茨伯格認為不滿意的對立面是沒有滿意,滿意的對立面是沒有滿意。
46.雙因素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提出的。
47.管理的范圍大于領導,領導者范圍大于管理者。
48.馬路上圍觀的人群是集體。
49.管理的范圍大于領導,領導者的范圍大于管理者。
50.繼續(xù)努力、調整目標屬于人們受挫折時的非理智表現(xiàn)。
奧鵬,國開,廣開,電大在線,各省平臺,新疆一體化等平臺學習
詳情請咨詢QQ : 3230981406或微信:aopopenfd7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