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師小學語文教學論23春在線作業(yè)1【答案】

可做奧鵬全部院校在線離線作業(yè)畢業(yè)論文QQ:3230981406 微信:aopopenfd777

發(fā)布時間:2023/6/11 15:22:48來源:admin瀏覽: 0 次

小學語文教學論23春在線作業(yè)1-0004

試卷總分:100  得分:100

一、單選題 (共 10 道試題,共 30 分)

1.引導啟發(fā)型語文教學方法源自于( )的“憤啟—悱發(fā)”思想。

A.荀子

B.孔子

C.孟子

D.老子

 

2.在( )年,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就提出了“聽話、說話”內容。

A.1985

B.1987

C.1990

D.2001

 

3.引導啟發(fā)型語文教學方法源于教育家( )的“憤啟—悱發(fā)”思想。

A.荀子

B.孔子

C.孟子

D.老子

 

4.( )清政府頒布了《奏定學堂章程》,正式建立了我國的小學制度 ,稱“癸卯學制”。

A.1904年

B.1908年

C.1903年

D.1949年

 

5.新中國成立之后,“國語”改為( ?。瑥拿峡朔酥匚妮p語的片面性,使課程名稱更加科學、規(guī)范。它體現(xiàn)的聽說讀寫并重的思想引導小學語文教學走上綜合訓練的道路。

A.國文

B.語言

C.語文

D.中文

 

6.( )文件的頒布,以分科形式存在的小學語文課程已初見端倪。

A.《奏定學堂章程》

B.《欽定學堂章程》

C.《奏定女子小學堂章程》

D.《小學校教則及課程表》

 

7.小學中的口語交際課必須在一定的活動情境中進行,它具有( )。

A.實踐性

B.規(guī)范性

C.互動性

D.情境性

 

8.班級授課制最早由17世紀的捷克卓越教育家( )(1592-1670)提出。

A.赫爾巴特

B.夸美紐斯

C.盧梭

D.福祿貝爾

 

9.“口語交際”與 “聽話、說話”的本質區(qū)別是( )。

A.是否是雙向互動的動態(tài)過程

B.實踐性

C.主觀性

D.個性化

 

10.引導啟發(fā)型語文教學方法起源于( )的“憤啟—悱發(fā)”這一思想。

A.荀子

B.孔子

C.孟子

D.老子

 

二、多選題 (共 10 道試題,共 30 分)

11.依據(jù)聯(lián)合國救科文組織21世紀教育委員會報告精神,在走向新世紀的時候,主要應確立學生的四種基本能力

A.學會認知,獲得理解能力

B.學會做事,獲得操作能力

C.學會合作,獲得與人相處能力

D.學會生存,獲得發(fā)展能力

 

12.《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提出了“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實際上就是提出了口語交際的三項基本能力,即( )

A.記憶能力

B.傾聽能力

C.表達能力

D.交流能力

 

13.教學方法發(fā)展的特點是

A.雙邊性

B.雙部性

C.雙型性

D.互動性

 

14.口語交際目標的特征是( )

A.時代性

B.整體性

C.發(fā)展性

D.可操作性

 

15.語言是由( ?。讉€部分構成的符號系統(tǒng)。

A.語音(及文字)

B.詞匯

C.語法

D.語句

 

16.屬于小學語文教學論研究的特點的有

A.整體性

B.主體觀

C.實踐觀

D.多樣化

 

17.口語交際目標的特征主要是( )

A.時代性

B.整體性

C.發(fā)展性

D.可操作性

 

18.口語交際的心理過程總體上包括(    ?。?/p>

A.思維過程

B.記憶過程

C.聽話的心理過程

D.說話的心理過程

 

19.提高識字能力的有效教學手段由( )

A.音義聯(lián)系法

B.形義聯(lián)想法

C.查字典法

D.聯(lián)系語境法

E.利用掌握漢字圖形和構圖特征來培養(yǎng)識字能力

F.利用口語基礎培養(yǎng)識字能力

 

20.總體上來說,說話能力結構包括( )

A.語言材料與法則的內部儲存,如詞匯、習語、語法等

B.組織內容,根據(jù)特定的語境或規(guī)定的問題,兼顧聽話對象的特點、場合等因素,確立話題和思想觀點

C.選擇表達方式,根據(jù)不同對象、不同情境調節(jié)與選擇說話的方式,表達符合口語習慣,簡潔生動

D.發(fā)音,語音準確、清晰、響亮,語調高低、語速快慢恰當,節(jié)奏感強

 

三、判斷題 (共 20 道試題,共 40 分)

21.《詩》、《書》屬于經(jīng)學教材。

 

22.在識字與寫字教學標準中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目標要貫穿始終。

 

23.使用歷史比較研究法不需要做出結論。

 

24.口語交際是指在特定環(huán)境里發(fā)生的言語活動,離開了特定的環(huán)境就無法進行。因此在教學中,要依據(jù)教學內容,盡量模擬現(xiàn)實生活,創(chuàng)設交際情境。

 

25.1908年頒布《奏定學堂章程》,正式建立了我國的小學制度,稱“癸卯學制”。

 

26.歷史比較法就是指研究者運用發(fā)展變化的觀點作為一般性指導,對各個歷史時期的語文教學情況作分析比較的一種研究方法。

 

27.1949年頒布《奏定學堂章程》,從此開始正式建立了我國的小學制度,稱“癸卯學制”。

 

28.扎實的口語交際應該兼容并蓄,打通課內課外的壁壘,把學生各種時間、空間獲得的經(jīng)驗喚起、激活。

 

29.語文課程的功能不包括思想教育功能和智能教育功能。

 

30.識字教學的要求,對1-2年級來說, 在“質”方面的要求,提出“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用音序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

 

31.《千家姓》《三字經(jīng)》是宋朝時期的教材。

 

32.五四前,“國語”改為“語文”。

 

33.學生閱讀面寬闊看主要指學生要讀各種各樣的書籍,來開闊學生的眼界。

 

34.現(xiàn)狀調查法就是研究者通過問卷、談話、座談等方式和手段,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有計劃地、周密地、系統(tǒng)地了解和收集材料的一種方法。

 

35.小學識字教學的要求中,對1-2年級來說,在“量”的方面,提出“認識常用漢字1 600~1800個。其中800~1 000個會寫”。兩年要求認1 600~1 800個常用漢字,這是建國以來歷次教學大綱所不多見的。

 

36.學生閱讀面的闊看主要是指學生要讀各種各樣的書籍,來開闊學生的眼界。

 

37.審美悟道型是感知體驗型語文教學方法的類型之一。

 

38.《詩》、《書》等作品屬于經(jīng)學教材。

 

39.《御制百家姓》是清朝時期的作品。

 

40.交流模式是在教師組織下,學生之間就語文學習的方法、經(jīng)驗等進行介紹、交流和討論。




奧鵬,國開,廣開,電大在線,各省平臺,新疆一體化等平臺學習
詳情請咨詢QQ : 3230981406或微信:aopopenfd777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作業(yè)咨詢 論文咨詢
    微信客服掃一掃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