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春學期(高起本:1709-2103、專升本/高起專:1909-2103)《社會工作概論》在線作業(yè)-00003
試卷總分:100 得分:100
一、單選題 (共 20 道試題,共 40 分)
1.( )認為不論是年輕還是年老,人們都有著不同的個性和生活方式,而個性在適應衰老時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一個人在老年時仍能保持中年時代的個性和生活方式,那么他便會有一個幸福的晚年。
A.社會撤離理論
B.活動理論
C.連續(xù)性理論
D.符號互動理論
2.在社區(qū)矯正中,強制法律監(jiān)督,完善刑罰執(zhí)行監(jiān)督程序,保證社區(qū)矯正工作依法、公正進行的主體是()
A.司法行政機關
B.人民法院
C.人民檢察院
D.公安機關
3.通過權力競爭與控制的過程,認識和確立自己在小組中的角色,從而獲得安全感和回報。這是小組工作()階段的特征
A.前屬期階段
B.權利和控制期
C.分辨期
D.親密期
4.以關注社會整合和人參與社會的責任感為工作重點,通過人的能力和意識的提高去影響和改變社會。以上觀點是哪個小組工作模式的觀點。()
A.互動模式
B.治療模式
C.社會目標模式
D.任務中心模式
5.在社會工作過程中,社會工作者應該對該過程進行有效控制,同時,他必須對與助人相關的諸多資源、信息進行協調、安排和管理,以實現該過程的高效率,避免出現意外問題。此時社會工作者的角色為()
A.支持者
B.倡導者
C.管理者
D.協調者
6.高登斯坦認為,()被認為是社會工作定義的基礎,它們同時被看作是它的唯一基礎或不可缺少的基礎之一。它們還被認為是社會工作技術的源泉,被置于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
A.服務
B.理論
C.價值
D.經驗
7.社會個案工作調動資源為個人和家庭服務,以協助個人和家庭對其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進行調適,這是它的()
A.工作對象要素
B.過程要素
C.科學與藝術要素
D.雙向性要素
8.( )指出有時老年人的一些正常情緒反應,會被他人視為病兆而做出過分的反應,從而對老人的自我認知帶來損害。接受消極標志的老人會進入消極和依賴的地位,喪失原先的獨立自主能力。
A.社會撤離理論
B.活動理論
C.連續(xù)性理論
D.社會損害理論
9.福利服務對象回歸社會的典型模式是( )
A.院舍照顧
B.家庭照顧
C.社區(qū)照顧
D.親戚幫扶
10.國家和社會依法保障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目的是保障社會成員不因基本生活受損而招致危險,并進一步達到社會的穩(wěn)定的社會制度是()
A.社會保障
B.社會福利
C.社會服務
D.社會政策
11.()是對兒童的基本看法。一個是對兒童群體的基本認識;另一方面是對兒童個體的認識。
A.兒童權利
B.兒童保護
C.兒童觀
D.兒童概念
12.誰創(chuàng)立了第一家為殘疾人服務的機構()
A.里士滿
B.郝麗斯
C.特蕾莎修女
D.奧比
13.通過幫助殘疾人就業(yè)來促進他們康復和發(fā)展的方法屬于()
A.社區(qū)康復
B.社會康復
C.機構康復
D.職業(yè)康復
14.對案主的需要和問題進行評估,收集資料時要從服務對象與其所處環(huán)境兩個方面進行,其中環(huán)境方面的資料不包括()
A.家庭環(huán)境
B.處理問題的能力
C.延伸的環(huán)境系統(tǒng)
D.案主與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
15.將調查資料和專家意見制定成建議和方案,聯系政府、社會團體共議社區(qū)當前的主要問題的解決辦法,是從()入手介入社區(qū)
A.社區(qū)問題
B.服務提供
C.互助合作
D.策劃倡導
16.殘疾人社會工作中關注殘疾人的預防和康復,包括殘疾風險知識普及和殘疾服務對象的信息支持等積極的預防性工作,最大限度地恢復殘疾人的機體功能或進行功能補償屬于哪一層面的工作()
A.微觀層面
B.宏觀層面
C.中觀層面
D.外部層面
17.某些人、家庭或社會群體因缺乏機會參與一些社會普遍認同的社會活動,被邊緣化或隔離的系統(tǒng)性過程稱為()
A.社會融合
B.社會隔離
C.社會剝奪
D.社會排斥
18.以下屬于非政府組織開展的家庭工作的是()
A.專項的政策性救助
B.家庭心理輔導
C.便民熱線服務
D.再就業(yè)培訓
19.()以兒童為服務對象,其直接目標在于幫助兒童解決困難和問題,并預防產生新的困難和問題。
A.兒童個案工作
B.兒童團體工作
C.兒童社區(qū)工作
D.兒童健康保護
20.在社會工作的過程模式中,()是通過各種途徑初步了解可能的服務對象(包括個人、家庭、社區(qū))所面臨的困難及問題。
A.接觸問題
B.調查和確認問題
C.分析和診斷
D.提供服務
二、多選題 (共 10 道試題,共 20 分)
21.以下屬于宏觀兒童社會工作的是()
A.推動有關兒童的立法
B.貧困兒童的救助
C.兒童衛(wèi)生保健
D.兒童權益保護
E.促進對兒童的養(yǎng)育
22.社會工作實踐的基本領域即社會工作發(fā)揮作用的傳統(tǒng)領域有()
A.精神健康服務
B.弱勢群體
C.家庭服務
D.外來農民工服務
E.困難群體
23.社會工作認為社會問題是指那些非純生理性的問題,即與社會因素有關的問題,社會工作干預的問題比較微觀,包括()等方面的問題。
A.經濟衰退
B.人們的基本生活
C.個人與社會環(huán)境關系的調整
D.貪污腐敗
E.人們的社會關系
24.兒童發(fā)展理論的主要流派包括()
A.生物學理論
B.心理學理論
C.社會學理論
D.政治學理論
E.文化學理論
25.試圖解決資本主義帶來的弊端有()的思路。
A.馬克思主義
B.自由主義
C.實用主義
D.改良主義
E.保守主義
26.兒童福利政策是一套謀求兒童幸福的方針或行動準則,其目的在于促進所有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的社會福利政策,包括()
A.環(huán)境保護
B.政策評估
C.兒童需求的滿足
D.兒童權利的保障
E.兒童保護
27.社會工作者的一般特征有()
A.認同并遵循社會工作的價值準則,有全心全意為受助者服務的理念,不以助人過程牟取私利。
B.獲得專業(yè)認可。
C.綜合運用社會工作知識、理論和方法,有效地提供社會服務。
D.掌握一定的社會工作專業(yè)方法。
E.他們是業(yè)余從事社會福利服務的人員。
28.兒童福利政策的發(fā)展取向包括()
A.自由放任主義
B.國家干涉主義
C.尊重家庭與雙親權利
D.綜合趨中
E.兒童權利與自由
29.學校社會工作主要有()方式。
A.發(fā)展型學校社會工作
B.治療型學校社會工作
C.變遷型學校社會工作
D.社區(qū)—學校型學校社會工作
E.家庭—學校型學校社會工作
30.以小組的結構來劃分,可將小組劃分為()
A.正式小組
B.非正式小組
C.組成小組
D.自然小組
E.封閉小組
三、判斷題 (共 20 道試題,共 40 分)
31.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社會福利具有兩方面的功能,即潛功能和顯功能。從顯功能的角度來看,社會福利是為了解決貧困、失業(yè)和社會不平等等社會問題,在此基礎上改善公民的生活素質和促進社會經濟發(fā)展。
32.社區(qū)健康的工作原理是群體健康、初級衛(wèi)生保健和公共衛(wèi)生的三維健康理論。
33.個案工作的開山鼻祖瑪麗·芮奇蒙指出,個案工作包含著一連串的工作過程,以個人為著手點,透過對個人及其所處環(huán)境做有效的調適,以促進其人格的發(fā)展和家庭關系的調適。
34.在學院為本的實習模式中,督導來自于實習機構,能夠給學生提供恰當的指導。
35.殘疾是由于人的生物器官在結構和功能上出現較嚴重的問題而影響了人的正常的社會生活狀況。
36.組織的結構類型有直線型、職能型、直線—職能型、事業(yè)部型和矩陣型等多種形式。
37.非政府組織開展的家庭社會工作服務包括開辦家政學校。()
38.社區(qū)組織工作始于19世紀后期英美的慈善組織會社和社區(qū)睦鄰運動。
39.社會性別主流化強調社會性別主流化的責任主體首先是政府
40.機構的實習督導員對學生實習成效影響不大,最主要還是學生自身。
41.認知理論是以認知心理學為基礎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社會工作理論,它認為人的行為主要是受制于理性思考,而不是潛意識中的本能,社會工作者的主要任務是幫助服務對象獲得對世界的正確認知或完善理性思考的能力。
42.矯正社會工作志愿人員遴選更看重專業(yè)性而不是有信譽。
43.醫(yī)務社會工作專業(yè)知識的宏觀層次主要是有關社區(qū)與組織的。
44.英國最早于1908-1911年通過《養(yǎng)老金法》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要。
45.社會工作者不屬于家庭社會工作的要素之一。()
46.社會政策具有層次性。
47.扶貧開發(fā)中的社區(qū)發(fā)展取向強調行政主導由上而下。
48.社會投資理論是將以生產為取向的社會政策轉變?yōu)橐韵M為取向的社會福利政策。
49.個人衛(wèi)生和家庭健康照顧是醫(yī)務社會工作介入的傳統(tǒng)領域。
50.社會工作實習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學習,其本質是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