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師《小學語文教學法》2023年春學期在線作業(yè)1【答案】

可做奧鵬全部院校在線離線作業(yè)畢業(yè)論文QQ:3230981406 微信:aopopenfd777

發(fā)布時間:2023/8/22 21:23:47來源:admin瀏覽: 0 次

《小學語文教學法》2023年春學期在線作業(yè)1題目

試卷總分:100  得分:100

一、單選題 (共 10 道試題,共 30 分)

1.“語文綜合性學習”是在第( )次課程改革中首次被正式提出。

A.五

B.八

C.三

D.二

 

2.班級授課制最早由17世紀的捷克卓越教育家( )(1592-1670)提出。

A.赫爾巴特

B.夸美紐斯

C.盧梭

D.福祿貝爾

 

3.政府頒布的( ),以分科形式存在的小學語文課程已初見端倪。

A.《奏定學堂章程》

B.《欽定學堂章程》

C.《奏定女子小學堂章程》

D.《小學校教則及課程表》

 

4.1904~1906年由維新派人物吳眺,張元濟、高風謙、蔣維喬等編輯的初等小學用的( ),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了。這是我國最早的一套國文教科書,它與新學制互相促進。

A.《新制中華小學國文教科書》

B.《史籀篇》

C.《最新國文教科書》

D.《千字文》

 

5.研究方法中的( )就是研究者用發(fā)展變化的觀點,對各個歷史時期的語文教學情況作分析比較的一種研究方法。

A.實地觀察法

B.現狀調查法

C.歷史比較法

D.訪談法

 

6.按( ) ,語文綜合性學習可分為社區(qū)活動 、校園活動、家庭活動、同伴生活等。

A.活動形式

B.課題性質

C.活動的時間與空間

D.資源利用情況

 

7.早在( )年,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就已經提出了“聽話、說話”的目標內容。

A.1985

B.1987

C.1990

D.2001

 

8.( )型語文教學方法的類型包括思維訓練型、技能訓練型、跳摘訓練型、滲透訓練型。

A.發(fā)展訓練

B.感知體驗

C.引導啟發(fā)

D.跳摘訓練

 

9.( )年試用(修訂版)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將先前的“聽話、說話”改為“口語交際”。

A.1999

B.2001

C.2000

D.1985

 

10.( )頒布了《奏定學堂章程》,正式建立了我國的小學制度,稱“癸卯學制”。

A.1904年

B.1908年

C.1903年

D.1949年

 

二、多選題 (共 10 道試題,共 30 分)

11.語文學習方法指導模式包括( )

A.講授模式

B.滲透模式

C.交流模式

D.診療模式

 

12.漢語言文字的特點應該是

A.漢語缺少形態(tài)變化

B.具有很強的歷史繼承性

C.漢字是一種獨特的表意文字

D.造字法多樣

 

13.學方法發(fā)展的基本趨勢表現為()

A.從教學方法研究的重心看,由“要素研究”向“過程研究”發(fā)展

B.教學方法向多樣化和綜合化發(fā)展,教學方法體系向復雜化發(fā)展

C.從教學方法的直接價值表現形式看,由一維取向向多維取向發(fā)展

D.從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關系上看,由教學方法被動依賴教學手段,向二者積極配合發(fā)展

 

14.語言是由( ?。讉€部分構成的符號系統。

A.語音(及文字)

B.詞匯

C.語法

D.語句

 

15.語文教育內容選擇的失衡現象表現在

A.語文教育內容選擇上

B.語文教育內容分配上

C.語文教育內容的呈現上

D.語文教育內容價值判斷上

 

16.小學語文課程的功能有( ?。?/p>

A.知識教育功能

B.思想教育功能

C.智能教育功能

D.審美教育功能

 

17.理解評價的特點有:( )

A.重視評價標準的生成性

B.重視形成性評價

C.注重多樣化的結果信息

D.評價者與評價對象的相互理解

 

18.下列屬于小學語文教學論研究基本特點的有

A.整體性

B.主體觀

C.實踐觀

D.多樣化

 

19.寫作教學現狀是( )

A.寫作教學的目標定位不準

B.片面強調寫作知識、能力,忽視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C.片面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忽視學生的主體性

D.片面強調課堂上的寫作訓練,忽視課外生活經驗

 

20.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特點是( )

A.學科性

B.綜合性

C.開放性

D.實踐性

 

三、判斷題 (共 20 道試題,共 40 分)

21.所說的個性化閱讀,就是指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需要、動機、閱讀能力、性格特點、情感特征和特有的生活經歷,對所面對的文章產生自己的理解、感受和評價的過程。

 

22.實地觀察法就是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劃,在自然條件情況下,對小學語文教學進行系統地、連續(xù)地現場觀察,并做出準確、具體和詳盡的記錄,以便全面而正確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況,作為研究和改進語文教學的依據。

 

23.漢語拼音方案是由字母表、聲母表、韻母表、聲調符號、隔音符號以及拼音規(guī)則組成。

 

24.口語交際是一種雙向互動式的動態(tài)語言實踐,而過去的“聽話、說話”,往往是單向的,人為地把聽、說分解,或單純地“聽”、或單純地“說”,既缺少交際對象和交際目的,又構不成一定的交際環(huán)境,所以只能是一種單向的、自我式的靜態(tài)語言實踐,這就是“口語交際”與“聽話、說話”的本質區(qū)別。

 

25.文學創(chuàng)作指作家為現實生活所感動,根據對生活的審美體驗,通過頭腦的加工改造,以語言為材料創(chuàng)造出藝術形象,形成可供讀者欣賞的文學作品,這樣一種特殊的復雜的精神生產活動稱為文學創(chuàng)作。文學創(chuàng)作是最基本的文學實踐,它是作家對一定社會生活的審美體驗的形象反映,既包含對生活的審美認識,又包含著審美創(chuàng)造。

 

26.使用歷史比較研究法不需要做出結論。

 

27.第二學段閱讀教學目標規(guī)定要養(yǎng)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并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

 

28.滲透模式是指根據學法指導操作方案和學生的學情,以教師講授學法為主的模式。

 

29.運用要背誦法注意的問題:要明確目標、要重視動機的激發(fā)、要指導自學方法。

 

30.實踐觀不屬于小學語文教學論研究基本特點。

 

31.在識字與寫字教學標準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目標貫穿始終。

 

32.所謂個性化的閱讀,就是指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需要、動機、閱讀能力、性格特點、情感特征和特有的生活經歷,對所面對的文章產生自己的理解、感受和評價的過程。

 

33.運用欣賞法的要領:要抓住重點少講,精講;要揭示規(guī)律,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鑰匙;要兼用其它教學方法;注意思路的誘導性;注意語言的表現力。

 

34.國外母語課程目標價值取向包括面向全體,追求高質,適應時代發(fā)展和國際競爭、培養(yǎng)公民責任感,形成國家觀念,養(yǎng)成道德價值觀等。

 

35.精讀要求我們按照習慣的分析模式去閱讀,從時代背景到作者介紹、分段分層、主題思想、寫作特點一路下去。

 

36.造字法多樣不是漢語言文字的一般特點之一。

 

37.精讀要求我們按照習慣的分析模式去閱讀,從時代背景到作者介紹、分段分層、主題思想等一路下去。

 

38.口語交際的心理過程主要包括聽話的心理過程。

 

39.《元尚篇》是蒙學教材的代表。

 

40.五四以前,“國語”改稱“語文”。




奧鵬,國開,廣開,電大在線,各省平臺,新疆一體化等平臺學習
詳情請咨詢QQ : 3230981406或微信:aopopenfd777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作業(yè)咨詢 論文咨詢
    微信客服掃一掃

    回到頂部